最近更得少,因为一直在看法院的理赔纠纷,最常见的就是保险又拒赔了。
重大纠纷一般新闻也会保单,每到这种时候就一定会出现这么一条评论:
中国的保险就两大不赔:这也不赔,那也不赔。这句话耳熟能详的程度,堪比直男嘴里那句多喝热水。
那为什么会有人有这种感受呢?
一、这也不赔那也不赔的基本逻辑是,保险公司不愿意赔。
但其实事实是,保险公司并不存在不愿意赔的情况。
作为一个商业产品,保险在设计的时候,大数据和精算已经给你算得明明白白的。
根据赔率,各种该赔的赔了以后,一般还有的赚。
毕竟保险不是慈善,不存在自掏腰包给你们赔付的情况。(部分医疗险为了抢用户做大规模,自掏腰包也要赔的就更不必说了。)
你如果关注过几家保险公司的公众号,你就会发现每一次赔付,都是一次大型公关。
敲锣打鼓的喊着“我赔钱了”。这个样子就跟冲到电线杆前大喊“我的病终于有救了”的中年男人一模一样。
而且,在理赔这件事上, 保险公司其实弱势群体。现在谁还不懂个维权呢?
媒体,法院,银保监会,一键三连,你就说负面和赔钱你选哪个吧?
选赔钱损失几十万,选负面,可能损失上千万。
而且本来保险公司每年就有开支一笔钱,来给到最会维权最硬气的社会人。
就像拆迁户,只要你点儿够硬,你就有机会拿到钱。当然,也有点子太硬狮子大开口的时候。
最后一咬牙一跺脚,这钱不给了!绕路还不行嘛?广东被高架包围的钉子户。
那为什么还会这也不赔,那也不赔?
说到底,还是投保前的问题没搞清楚。
二、之前看过一个故事,儿子给老头儿买了个ipad,老头儿没看说明书就安排上了。
儿子过段时间问他:“ipad好用吗”
老头儿:“别说,这菜板切菜还挺好使的,就是小了点儿”
这能怪ipad吗?还不是老头儿不看ipad说明书。
保险也是一样,买了不赔,也是没看说明书啊!
要想看懂保险,避免不赔,主要看这几个点。
①保障范围
保险这也不赔那也不赔」前面还有一句话就是:
买之前得什么病都赔,部分代理人和经纪人在卖重疾险的时候尤其爱这么说。
但其实重疾险,除了重大疾病确诊得病赔付。
还有一些需要发展到一定程度,或者进行手术以后才赔,譬如器官移植。
那到底怎么看保险的保障范围呢,简单说一下:
重疾险,保障指定种类重大疾病或治疗方式;
医疗险,保障医疗费支出;
意外险,保障意外导致的损失;
寿险,保障死亡或者全残
这四个就是最常见保险的保障范围。
②责任免除
还要额外注意一个东西叫做责任免除。
就是合同里保险公司可以免于赔付的情况。
某医疗险免责条款,违法违规行为,遗传疾病,精神疾病就是常见的免赔条款。
③法定拒赔
还有一些状况,是保险法规定的可以拒绝赔付的情形。
遇到最多的就是无视健康告知出险拒赔。
国内的健康告知已经很简单了,一问一答的有限告知,全都没或者部分没就能投保。
十来个问题,问到了的病,有就是有,不知道或者没有就是没有。
没问到的病,就算你有,在保险公司看来也是没有,出险了该赔就得赔。
有病不能保偏要买,买了还能怪不赔吗?
这里还有一个误区叫:【两年不可抗辩条款】
有人拿这条规则,说投保2年后不管怎么样都会赔。但是这条是建立在诚信的前提下,隐瞒健康状况投保,2年后不仅不会赔。
甚至保费都不还给你,搞不好还能起诉你骗保。另外要注意的就是等待期、免赔额等几个设计赔付的专有名词就行了。
三、当然现实里,还往往存在一些可赔可不赔的状况。
遇到这种状况就可以考虑上诉。因为和大型商业机构比起来,投保人个体是弱者。法院在处理这类案件,往往偏向投保人。
但切记不要因为法院偏向个人,就盯着保险公司狮子大开口。所以和起诉比起来,买之前弄懂保险才是最重要的。媒体,法院,银保监会一键三练也是特殊手段。不建议人人都无脑使用,那只会造成保险业的内卷。解决要么保险停售,要么大家一起上黑名单。但无论是哪个,最受伤的都是我们自己。
344925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